越野行走运动在中国开展已经有五、六年了,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一些走友对越野行走的标准姿势提出一些不同意见。一些人认为,一定要坚持标准姿势,另一些人觉得,不标准又何妨,适合自己就行了。对此,我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第一,标准姿势还是要推广的。
第二,走无定势,适合自己就好。
为什么这样讲呢?首先,我们需要统一参加越野行走的初衷:行走为健身,锻炼要科学,适合自己为好。有了这样一个前提,问题就好解决了。
为什么说标准姿势还是要推广呢,理由有三:
1、标准姿势是根据绝大多数健康人群而设计的,大多数健康人群是可以做到并受益的。
2、每走一步,实现肩部连线和髋部连线有个交叉,使腰部有个扭动,对减小腰围意义很大。( 图1)
3、可以最科学,最有效,最大化地提升健身效果。具体讲,就是在减轻腰腿压力的同时,尽可能地消耗更多热量,达到有效运动强度,解决“既要保护腰腿,还要提高健身效果”这对欢喜冤家的矛盾。(提高健身效果指的是减肥、降“三高”,提高心肺功能等)
为什么说“走无定势,适合自己”就好呢,原因也有三。
1、即便是健康人群,也有高矮胖瘦,男女有别,因此,在保留标准姿势基本要素的前提下,步幅,手臂摆动幅度会有不同的变化。
2、除了健康人群,还有腰腿不便,但尚可经常参加锻炼地人群。他们在“既要保护腰腿,还要提高健身效果”这对矛盾中,前者是主要矛盾,属于腰腿若保护不好,就无法行走,也就谈不上提高健身效果的状态。因此,可采用手杖推地时稍直立,步幅稍小,步频稍快的走法。手杖越直立,步幅越小,减轻腰腿压力的作用越大,但会降低运动强度,可用适当加快步频来弥补。这种走路方式,对比标准姿势,会造成前摆手过高,后摆手无法推过腰部等现象,但适合这部分人群,那应该就是合理的。(图2)
若采用标准姿势,也要稍作改动,那就要减小步幅,稍加快步频,前脚后脚跟着地动作放轻,采用快走,慢走交替的方法行走。
3、还有一部分人群,采用康复的走法。例如腰腿严重疾患,行动感到痛苦;患有小儿麻裨症,中风等疾病,行动不够协调;做了腰腿手术,刚刚摆脱医用拐杖,行走不便的人;年纪过大,等等。这部分人,手臂摆动应以肘关节为轴,用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,步幅要小,动作要慢,上肢要多用力。以能够参加行走锻炼,增加上肢锻炼弥补下肢锻炼不足,提高协调能力为目的。行走的方式,应以“怎么感到舒服就怎么走“为原则。(图3)
总之,越野行走的标准姿势还是要推广的,它是这项运动的核心技术和赖以健康发展的理论依据,是越野行走的魅力所在;但人群又是不同的,所以不要求大家都一样,“走无定势,适合自己“就好。(姚新新)
小贴士:越野行走标准姿势的基本要素
1、摆臂以肩为轴。
2、手杖斜着向后推,前摆手到肚脐,后摆手推过腰,手臂推直。
3、握杆手虚握手杖,通过推腕带推动手杖,推至身后,手掌上翻。
4、后腿登直,前脚后脚跟先着地,前脚多迈出5-10公分。
5、身体重心稍靠前。